是七九六十三叽_

wb还是这个id/想扩列随意d我就好啦/我好杂食啊,我为什么这么杂食,我为什么不能专一地产粮,天啊,地啊

陇月向人圆

■中国古代文学的作业
■大概要求是抄诗经某一首的传笺疏然后写写读后感
■胡言乱语瞎哔——写写
■堆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而爱与性则总是获得不断地发展、一定的地位和反复的歌咏。最开始我是并不想写月出的。月的意象太普遍又太被广泛使用,写读后感像是老调重弹咿咿呀呀,感觉什么都是那一片清光,被照得词穷。
但是这世间有一种绝色,是你见过之后,的确就难以忘怀。
我在篇目里头溜溜达达,看了多少别的,又回过头来犹豫着,凝目于这一片月色。
清冷皎然,缥缈出尘。那大概就是自家的文化情结了罢。陌又不陌生,放又放不下。
还有情爱。月出说相思,月出皎然,思彼佼人,那个美人不仅要颜色美还要肤色白,想来也只有皎皎的颜色,才配得上那一片湛然空明的月光。
可是笺啊传啊又说了,月出,刺上好颜色也。“经三章,皆言在位好色之事。”“在位如是,故陈其事以刺之。”“故经之所陈,唯言好色而已。”就想起来第一次看关雎的时候,第一句起头就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德者,得也……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即使说了“阴阳为重,故诗多序男女之事”,也是为了“感其德泽,歌其兴行”。  
没有意思啊。倒是有种先经后文的感觉,可它在被创作出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吗,为政教存在的诗经听上去很熟悉不是吗,阶级史观、教化意义、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差别又有多大呢,王朝兴替历史更迭,大家心照不宣,都是知道先文后经的人。所以我想他们的区别并没有多大,诗经只是最初被酿造出来的那坛子酒,任由人浇着各自的块垒,酒不重要,块垒重要。至于这块垒下又压着压死了的是多少人,我想那些解读者并不介意,甚至隐约欣喜。
如果诗回归了诗三百的原本,会不会好一点。但也许我的块垒不过堆叠的也只是人的情爱才如此呼吁而已。说起来为什么情爱的主题就如此属于底层,因为它格局不大、不高尚没有体现人性光辉与斗争吗。也许更因为男权社会里女性不过是依附,即使是弃妇诗的柏舟,也能够被解释成“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这或许就是话语体系,当然如果那些凡是被解释成政治意味的都是由些士大夫所写,倒也无话可说。
诗无达诂啊。有些人说一首诗的意思是讽世,有人说一首诗的意思是爱情,听起来像是诗无达诂没有最正确,实际上争的不过是更正确而已,那大概就是诗无达诂终究无法平和地存在的原因了吧,借此抒情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掰扯成后人自己想表达的那个情,我不认为正确。如果一定要说被解读成情爱主题就是大众化的、庸俗化的,究其心理还不如说那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被人所理解的,人生中最简单最令人怀念的往往就是那些年少时候墙头马上恋恋的风景,它没有觉悟也没有斗争,只有从人本性中生发出的感情而已。
要是一直那么简单就好了。
月色真美。

评论

热度(1)